两根改变世界的棍子
筷子起源于中国,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。中华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,已无可考。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却不少,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;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;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。据可考查的史学研究推算,筷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至少已有5000年。
在民间,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,人们在婚嫁时借助“筷子”的谐音,让新娘用红筷子取食桂圆等方式来表达“早生贵子”之意,表达了人们美好的祝愿。在中国农村许多地方,春节前夕,许多农家在饭桌上摆上新筷子以祝愿明年有个好收成。
筷子的发明使用,和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是分不开的。尽管是一双简单的筷子,但它能同时具有夹、拨、挑、扒、撮、撕等多种功能;小巧又灵活,与看上去种类繁多复杂教调的西方餐具相比,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一份“和为贵”的意蕴。长期使用筷子能令人心灵手巧,聪明伶俐,头脑敏捷。有学者指出,用筷子进食时,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,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。
筷子起源于中国,但流传广泛,东亚很多国家都使用筷子作为餐具。各国筷子的形状、材质也各具特色。中国的筷子大多为近似立方体,头部为方尾部略细为圆,暗合天圆地方。由于竹的生长较快和广泛,竹筷的使用率很高。在日本筷子头是尖的,通常都是柳木制成,因为可以辟邪也有包漆的,名称沿用中国古语「箸」。韩国因为战乱,为了让筷子更耐用,他们的筷子由扁平的两片金属办成。 中国人用筷子吃饭、勺子喝汤;韩国人用勺子吃饭、喝汤,只用筷子夹菜。至于日本人,用筷子既吃饭又喝汤。他们认为每道食材自己的味道都要一一品尝。由此可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筷子文化和习俗。
除了用筷子进食,刀叉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餐具。筷子和刀叉到底谁更先进?谁更据优势呢?中西方文化其实各有各的智慧。不仅仅是进食习惯的差异,也包括东西方截然不同的生活观念。
西方人食肉居多,西餐做法严谨,简单工序少。使用刀叉分食,简单直接,衍生出西方人崇尚简单,爱征服,喜欢单打独斗,讲究独立的性格;东方人多吃植物,中华美食做法灵活、制作复杂工序多。筷子适用于合餐,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,都是大家团团围坐,共享一席。筵席要用圆桌,营造一种团结、礼貌、共趣的气氛。人们相互敬酒、相互让菜、劝菜,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、礼让的美德。一双筷子充满温情的把美食一一传递,从而建立了牢固的分享式的家庭观念,体现了中国人爱顺应,讲究合二为一,崇尚自然。
有人将饮食的交谊性与舞蹈来形容中西方的饮食文化,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,强调全面;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,注重私密。可见中西方饮食文化中交谊的目的很明显,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,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,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、对自我的尊重。归根结底是感性和理性的差异。
小小一双筷子,其实大藏玄机。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,筷子贯穿了五千年的文明发展,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。人们常说没有一个中国人不会用筷子,小至三岁稚童大到八旬老叟。无论我们远行到世界各地,一双竹筷总是能让人记得根在何方,家在何处,每个炎黄子孙都该为它骄傲及传承,将筷子文化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。